加工贸易是辽宁省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产业升级、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15日,记者了解到,辽宁省于日前就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发布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辽宁省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量比2015年翻一番,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20%以上,沈阳等13个城市(除大连外)加工贸易出口合计占比提高到40%以上,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果。一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二是产业链延长,向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转变。三是经营主体实力增强,由加工组装企业向技术、品牌、营销型企业转变。四是区域布局优化,逐步实现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与辽西北地区协调发展。五是增长动力转换,由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转变。
据悉,辽宁省将依托省内各类产业园区、出口基地,加快培育一批能为大型外资企业提供产品配套和服务配套的各类中小企业,使其融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重点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等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由零部件加工贸易向整机加工贸易发展。推动阜新皮革出口基地发展皮革深加工产业。支持企业承揽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业务,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在全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服装、食品加工企业中选择100个重点出口品牌,予以重点扶持,促进做大做强。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对先进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增强贴牌生产配套能力,努力实现从单纯的贴牌生产(OEM)向委托设计(ODM)、自有品牌(OBM)方式发展。
辽宁省推动加工贸易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中端向中高端加工转变。重点推动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装备与机器人(300024)、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重大成套设备等辐射和技术溢出能力强的加工贸易发展。鼓励机电生产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在全省遴选100家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支持企业开展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务。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工贸易,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推动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5〕25号)和《辽宁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滚动实施方案》,重点支持沈阳民用航空、沈阳—大连机器人、大连—本溪生物医药、沈阳—鞍山信息服务四大产业集群发展。
(责任编辑:中国企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