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修从涛
过去的25年里,140平方公里一直是济南高新区发展空间的红线。如今80%的区域都已被开发,园区发展空间日渐局促,已经无法根据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形成组团式的成片规划。
几个月前,章丘高官寨的13个村和济钢农场被划入进来;近日,长清创新谷也完成了转交。随着两块“飞地”的加入,济南高新区扩展到20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问题得以解决,产业规划布局能自由腾挪,如何提高自身的区域辐射能力,济南高新区正在下一盘大棋。
36平方公里发展空间
果元村紧邻济南遥墙机场,但这里没有工业,甚至没有一栋高层建筑。果元村村主任李久秋表示,目前村子正忙着上报扶贫工作计划,以尽快对接各项社会管理事务。
今年1月,包括果元村在内的章丘高官寨镇有13个村和济钢农场被划给济南高新区代管。3月,新成立的济南市高新北区街道办正式代管这36平方公里区域。按照设想,济南高新区全面接手该区域的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等工作,意味着该区域正式加入济南高新区“大家庭”。
虽然拆迁没开始,产业规划没出台,但靠近机场的区位优势,让高官寨成为发展临空产业的热土。未来,这片区域将重点发展航空核心产业,包含三个功能区:一是综合保税区B区,发展飞机维修、租赁、航空物流等产业;二是综保区的配套区;三是以中德合作为特色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区。
今年,济南市高新北区预算2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其中5亿元将投入开发建设安置房、学校以及社区卫生中心等配套设施,20亿元用来建设厂房以及投资电力、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目前,济南市正全力协调有关土地指标等问题,由“村”到“居”的变化已经开始。
造三个齐鲁软件园
除高官寨外,济南高新区拿到的代管“飞地”还有长清区的创新谷,刚刚完成交接。相比高官寨,面积约25平方公里的创新谷早在2011年就开始规划,但其发展一直没能理顺体制。
为此,济南市从产业布局出发,将创新谷整体划归济南高新区。济南高新区拥有经济、社会、行政等的领导权、管理权,相关问题迎刃而解。其连同高官寨被划拨的区域,将济南高新区的发展空间从140平方公里拓展到200平方公里,让园区在济南东西两端都占据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至此,济南高新区形成了中心区、高新东区、综合保税区、创新谷片区、高新北区五大片区的发展格局。济南高新区依托这五大片区,在产业布局上打造“两城两谷”:两城,一个是智能装备城,一个是生命科学城;两谷,一个是齐鲁智慧谷,一个是齐鲁创新谷。
而创新谷原有的产业定位与济南高新区其他园区存在一定的同质化。济南高新区创新谷发展中心主任赵太国介绍,代管以后创新谷会与齐鲁软件园品牌联动发展,将嵌入式系统、总部研发、移动智能、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其产业发展重点。
实际上,创新谷的发展定位与自身区位特点有很大关系。创新谷拥有济南首条轨道交通R1线4个站点、济南西站,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谷应利用其便捷的交通优势,承接和吸引京沪地区高端研发资源进驻。据了解,移动智能终端整机方案提供商上海锐嘉科决定将拟建设的移动智能产业园项目落户齐鲁创新谷。今年上半年,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京沪的企业在此考察,洽谈项目落地。
为做好项目承接,创新谷正在加紧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和专业园区三大载体,3组“晶格”结构建筑组成的孵化器项目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齐鲁软件园的体量。其中,1号孵化器今年10月将交付使用。
政府领着企业来投奔
如今济南高新区变大了,但发展规模不够大、大企业不够多。2013年,省会城市群纳入山东省战略规划,在提升济南的城市首位度和产业辐射能力上,济南高新区更要有所作为。据了解,2015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6.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5年年均增长16.59%。单看这些指标远远不够,园区敏锐地看到未来发展的机会——“承上、启下、自发”。济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承上是发挥连接京沪的便捷交通优势,加快吸引京沪地区高端研发资源;启下是通过济南的科教人才优势带动山东省经济转型,帮助山东工业企业更多地把研发中心放到济南来;自发则是利用济南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把原始创新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
山东力创科技是莱芜一家电子信息龙头企业。2008年,该公司在齐鲁软件园建立子公司山东力创赢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齐鲁软件园提供的公共服务平台很有吸引力,这些平台靠企业本身根本建不起来。”力创技术研发部主任邱德华表示,有了免费的平台支持,力创赢芯自主研发的一款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如今,力创在济南的研发中心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产品面向全国各地。莱芜市看到了合作的价值,在济南高新区建立莱芜企业济南研发中心以及济莱协作区莱芜研发基地,鼓励莱芜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形成“研发在省会、生产在地市”的协同发展模式。
动员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实际上,“研发在省会、生产在地市”是一种双赢。研发需要的是核心高端技术人才,山东省很少有县区能够把人才吸引住。同时,生产继续留在县区,税收也就留在当地。在力创将研发搬到济南后,莱芜市科技局副局长潘玉斌表示,不担心产业流失,“莱芜有自身优势,土地、人力成本更低。力创的生产基地还在莱芜,我们相信很多企业会选择莱芜。”面对科技创新,企业需要研发,山东省不少企业也表达建立研发中心的愿望,而济南高新区无疑及时对接了这种需求。
对从山东省其他市入驻济南高新区的企业来讲,他们看中的是济南的人才教育优势。济南高新区正积极发挥省会的科教研发优势,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技术支撑和融资平台。
据了解,济南高新区将以莱芜企业济南研发中心为样板,建设省内各市在济南的企业研发中心;以力创赢芯为样板,建设省内龙头企业的研发中心;以山东数控装备研发中心为样板,组建面向不同行业的研发中心,最终打造“省会研发中心+县域智造中心”的格局。
济南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工作正在展开。“最近由山东省科技厅牵头济南高新区和中科院等共同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小组,动员省内一些重要企业和行业来到济南建设研发中心。”
(责任编辑:中国企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