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冯能文 聂金秀 记者罗勉 近日,广东省卫计委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广东省卫计委等9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暂行办法》等5个规范性文件(简称《交易办法》)。9月2日起广东将严格执行《交易办法》,近4万种品规药品将全部上线交易,并通过“以量带价”以及让国产仿制药品和过期专利药同台竞争等几招,动真格降药价。
近4万种品规药品将全部上线交易,国产仿制药与进口药将贴身肉搏争份额。社区医院、小医院议价能力弱,同类药品卖得比大医院还贵;有的专利药过了保护期(下称过期专利药),但药价仍“高烧不退”,是同类药的十多倍;有的药品物美价廉,企业却因物流配送成本高等原因不愿生产……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医患的难题。
议价方式 医院可“抱团议价”“月月竞价”改“季度竞价”
广东省有医院建议,可否以市或以区域为单位与厂家议价,不要各个医院、各个科室去议价。由于基层医院药品采购量比不上大医院、议价能力也不强,导致药品很难采购齐全,即使采购到了,价格也较贵,取消药品加成的优惠反而使百姓享受不到。广州市一些社区医院也反映,存在这样的情况。
例如维生素C大医院用量大,采购价格便宜,而县医院1个月几十瓶而已,价钱就会高。病人会问,基层医院不是取消药品加成了吗?怎么药比大医院还贵?曾经出现一瓶药隔条街的服务中心价格都有差别,经常被患者误会“价格乱来”。
针对议价方式而言,广东省卫计委药政处处长吴景赠表示,新政在医疗机构自行议价的基础上增加了“自主联合或委托议价”两种议价方式。“只要有人牵头,你可以多家医院联合议价,也可以市、区域为单位进行议价,这能提高医疗机构的议价能力,降低议价成本。”吴景赠说。
广东省医疗药品采购中心主任杨哲说,广东的药品采购由过去的“月月竞价”调整为“季度竞价”。月月竞价过于频繁,采购量不能充分集中,而且企业更容易进行围标等违规操作。
此外,除了非医保目录药品、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基础输液、低价药品、临床必需且采购困难目录药品、管制药品、谈判品种等药品外,广东还将实行“双信封评审”,也就是先设质量门槛,过了质量关的药品再采取“价低者胜”的采购方式,以确保入围药品有较好的性价比。
对医院影响较大的是药款结算时间的调整。根据《交易办法》,医疗机构的药款结算时间将由“60天”调整为“30天”。记者了解到,这对一些医院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过期专利药 过期专利药不再独享优待药价 有望降价5%以上
某药品是一种常用于临床的抗菌素,也是一种过期专利药。记者从广州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了解到,它的价格是60多元1支,价格是国产同类药品的十多倍。事实上,像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普遍存在,因为过期专利药在单独的采购系列内,无其它药品同台竞争,导致药价普遍“虚高”,据测算,这样的过期专利药品起码超过400种,也是普通市民用药贵的一大原因。
“实际上,部分过期专利药药价虚高是一个普遍问题。一方面是它们质量好、副作用小,受医患欢迎,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它们在单独序列采购,没有竞争对手。”吴景赠说。
9月实施的广东新政,将在全国率先让“过期专利药”和“稳定出口到国际主流市场的药物”、“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技术标综合最高得分品种”等优质国产药同台竞技。
“简言之,哪怕是仿制贴牌的产品,只要质量过关,都可以在同一个舞台上通过一定的比价系数和进口的过期专利药竞争,这样,过期专利药便不可垄断市场,而且会为了赢得更多市场,将药价降下来。”吴景赠说。毕竟广东的用药量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份额,如果进不了采购平台,药要进入医院,就得一家一家与医院谈判、议价,因此专家预测说,为了保住广东的份额,这些过期专利药,有望降价5%以上以保住市场份额。
低价药低价药短缺问题怎么破? 联合议价加复合配送来解决
在广东,低价药要在统一平台挂网,买卖双方自主议价,网上交易。2015年初,广东又规定,新版药品交易低价药目录品种须按照“低价药品在西药≤3元,中成药≤5元内”的日均费用标准。
不过,医院和患者发现,低价药短缺问题依旧存在。业内人士分析,部分低价药供不应求,原因多在于药品用量不大、利润低,生产企业不愿生产或生产量少;生产或配送企业不签合同或不供货、不足量;有的短缺药品如硼酸甘油滴耳剂,根本就没有药企报名或报价。
交易办法实施后,吴景赠表示将有两大变化。一是低价药挂网,药企可在“低价药品在西药≤3元,中成药≤5元内”的日均费用标准下报价,可保证药企有得赚;议价方式调整后,“‘抱团’采购需求量大,全省一年报一次总合同量,但又可分期买,灵活机动,药品产、用双方都可接受。”
另一方面,低价药配送调整为每个品种在每个县区不得超过5家,将有效保障供应和配送,解决低价药短缺问题。“以前每个医疗机构单笔采购才几千元,药企根本不愿意送。”吴景赠说,调整为少于5个配送商,将药品配送复合化,配送更能保障。
若还是没能议价成功怎么办?吴景赠表示,《交易办法》还“留了后手”,即可备案采购,允许单个医院按药品目录备案后议价去买,这其实是让临床必需的低价药,获得与采购困难的罕见用药、定点生产用药、谈判品种“同等待遇”。
药品采购制度转变为“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此前,广东已通过遴选由第三方出资筹建省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简称“省交易平台”)。据省医疗药品采购中心科长杨远锋介绍,目前,除中药饮片、原料药外的全部药品均已在省交易平台挂牌交易,药品采购制度已逐渐从“政府主导”的集中采购模式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交易模式转变。
“近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相关政策和改革文件。我们将要执行的《交易办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吴景赠介绍,这些调整主要包括:调整竞价周期、双信封评审方式、药款结算时限、药品分类采购方式、药品层次划分等,增加议价方式、配送方式和引入比价交易新规则等方面。
(责任编辑:中国企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