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8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指出,当前我国自贸区(FTA)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基础的自贸区网络,但也存在自由贸易区开放的业务有限、贸易伙伴经济体量较小、还无法全面适应TPP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区规则等问题。
《报告》称,国际贸易规则的变革,使得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园区这类国际经济合作政策工具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当前我国自贸区建设也已取得较大成就,初步形成了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基础的自贸区网络。
随着世界自由贸易发展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形势,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市场发展中国经济,2013年9月以来,中央先后批准了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等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意味着设立并发展自贸试验区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举措之一。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自贸区(FTA)建设存在着自贸区的贸易伙伴经济体量较小、与自贸伙伴的贸易关系紧密度不足、自由贸易区开放的业务有限、目前还无法全面适应TPP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区规则、亚太地区诸多国家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明显等问题。作为全球制造业和贸易大国,完成向制造业和贸易强国的转变需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才能实现与全球生产分工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因此,我国应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联合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推动国际贸易体系朝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对此,《报告》提出:一是制定合理的自贸区战略顶层设计;二是加快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改革试验区建设;三是以深化国内改革来适应高标准的国际开放规则要求。
《报告》还为协调推进我国自贸区建设提出五点政策建议,第一,做好自上而下改革与自下而上改革的衔接。加快推进自贸区(FTA)建设,要把“一带一路”建设等与之结合起来;第二,要把自贸区(FTA)建设和国内的自由贸易试验区(FTZ)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两者相呼应的“双轮架构”开放体制,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局面;第三,处理好各个自贸区改革在我国整体改革中的定位;第四,理顺自贸区发展实体经济和金融创新之间的主次关系;第五,把握好各个自贸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责任编辑:中国企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