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并非偶然,它与国家经济转型、银行信贷投放转型都有很大关系。过去,我们不需要资产证券化,因为有大量的信贷投放,现在央行实施宏观审慎调控,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使得这两年资产证券化逐步发展起来。去年10月、11月,银监会、证监会相继发文,明确资产证券化改为备案制。有媒体报道称,从审批制到备案制,今年可能会成为资产证券化的元年。如果2015年备案制得到落实,资产证券化会有很大的发展。
然而,资产证券化在实践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一行三会”监管的企业和资产都有可能走“资产证”券化的道路,存在监管规则不统一问题。例如去年年初,某银行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批,却被央行叫停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合理解释,这样便造成了很多“不知可否”的问题。第二,投资团队、投资主体太单一。例如某个资产,A银行卖给B银行,B银行卖给C银行,但并没有出银行系统。资产证券化本来是分散风险的产品,现在就在银行体系内部产生。然而,对于社保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保险基金等长期基金而言,银行的信贷资产对它们丰富债券品种、投资标的、获取一定收益,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但目前还有一些投资限制。所以,目前交易比较清淡,导致价格不能充分反映价值,而只有充分的交易才能反映真实的价值。第三,需要出台配套的政策,特别是涉及到企业资产证券化,涉及到增值税如何界定等。
综上所述,推进资产证券化要沿着一个思路走:建立一个更高层面的规则,让更多机构进入,营造更好的金融环境。我相信,未来几年,无论是资产管理行业、银行业,还是基金、券商、保险业,都可能把资产证券化纳入投资品种、业务范围。未来,除了银行、基金、券商的固定业务外,“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也会成为大家高度重视和推动的模式。
(责任编辑:中国企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