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LED专稿】【文|本刊记者文昭】2014年,LED企业“动作”频频,整合并购范围涉及全产业链。在行业进入变革期的大背景下,拥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正在加速扩张,布局未来市场,以期在尚未确定格局之时抢占市场先机。
去年,LED照明行业兼并购事件激增。据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LII)不完全统计,相关的兼并购案例超过100个,兼并购金额超过100亿元。其中LED产业链上市公司并购案例超过20个,并购金额超过60亿元,预计未来被并购的LED企业规模将不再局限于小型企业。
“2014年LED主产业链企业数量为1.5万家,预计到2015年企业数量将会减少数千家。”高工产研LED研究所研究总监张宏标认为,今年将是决定企业生死的一年,大、中型企业倒闭的数量会增加,LED行业将会出现百亿级企业。
上市公司中,同方股份(600100)、广日股份(600894)、佛山照明(000541)、鸿利光电(300219)、长方照明(300301)、雷曼光电(300162)、晶元光电、联建光电(300269)、飞乐音响(600651)、茂硕电源(002660)等均有涉及并购。比如同方股份9亿港元入主真明丽,晶元并购璨圆,茂硕电源近2亿购方正达55%股权,联建光电并购新三板公司易事达,洲明科技(300232)“以小博大”收购蓝普科技,雪莱特4.95亿并购富顺光电,万润科技(002654)收购日上光电,勤上光电(002638)收购彩易达51%股权等。
从这个层面上,不难看出产业链中的优秀企业纷纷积极布局,正在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中演绎着“强者恒强”的故事。近期《高工LED》记者在走访多家LED企业后发现,众多企业动作惊人的一致,其管理者均表达了今年扩充产能的动作或意向。
深圳市兆驰节能照明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全劲松告诉《高工LED》记者,“早在去年九月公司新基地落成,生产线从两百条,增加至四百条,产能翻了一倍”;深圳市斯迈得光电子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张路华也告诉记者,“公司目前产能每月在400KK左右,今年将继续扩产,预计将达到900KK”;
肇庆绿宝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市场部总经理张小波则透露,公司今年将凭借新三板融资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
“今明两年很关键,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如果不抢占市场、不跟客户形成战略合作就没机会。所以,欧迪明今年采取积极的扩张策略。”张小波表示,对于今年的市场十分看好,2015年既是压力也是机会。借着公司在新三板上市之势,加大资本投入,为实现向创业板转板而努力。
似乎“强者恒强”是不变的定律,究竟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大企业本身而言往往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在经营过程中,决策失误、对市场判断不准,坏账等现象在所难免,小企业资金缺乏,融资困难,往往数十万、甚至是几万的损失就将导致企业出现问题,而大企业则不然,权当花钱买教训。
其次,大企业综合实力是小企业无法相比的。“如果我产能上去了,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张路华举了一个例子,像胶水等材料购买一吨和两吨的价格自然不一样;再者,生产100件产品和生产1000件产品自然是1000件产品的平均升本更低。这样一来,大企业就拿企业生产成本管控上比小企业更具优势。
从产品本身来说,大企业的产品往往更具性价比。除去上文的提到生产成本,拿设备来说,新一代的设备无论从性能还是效率肯定是优于上一代设备,但是新设备采购却是一大笔支。小企业往往无力购买新设备,而大企业确能轻松购买最新设备,久而久之差距将进一步拉开,大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是品质、成本均都优势,这无疑是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正是这种种原因决定了“强者恒强”的局面,不过这也不是说小企业就毫无机会可言,小企业应该扬长避短,避免和大企业直接针锋相对。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又能干什么,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法则。
(责任编辑:中国企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