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资讯网:“国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成为10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资深外交官吴思科在日前举行的“文化·传承·创新走向世界的央企软实力”——第二期北大央企论坛表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日臻成熟,中国已经同8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6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议,7个阿拉伯国家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
吴思科指出,埃及和阿尔及利亚都是非洲的重要国家,也是实施“一带一路”在非洲的重要支点国家。中非产能合作正快速推进,非洲工业化进程正迈入新阶段,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20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的数量,从三家,一跃猛增至一百多家,这一数量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界逐渐就“央企走出去”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工业体系最为健全、制造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优质产能。
吴思科表示,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向国际市场输出的是优势产能、先进产能、绿色产能。这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也有利于有关国家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带来的新契机。
据统计,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机床产量占世界的38%,造船完工量占41%,发电设备产量占60%。而这些产能,主要是由中国的各类央企进行生产。
环球时报高级顾问丁刚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坚持互利共赢,是中国企业软实力建设最基本的特征,是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中央站得住的根本所在。“中国成为巴拿马运河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用户,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输送的是发展动力。”
丁刚强调,企业软实力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品牌,中国企业要在国外站住脚,就一定要有长远发展的意识,要下工夫下气力把品牌树立起来。树立中国制造整体形象,要加强中国企业之间的协调。
软实力离不开标准的创立,更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中国企业走出去,普遍面临三大问题,一是环保,二是搬迁,三是劳工,要想方设法协调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丁刚认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从一开始受全球化的推动和影响,顺应全球化的大势,现在逐渐地转向影响和推动全球化发展,与全球化深刻互动。
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由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组成的储备货币“精英俱乐部”的一员。吴思科认为,人民币成功入篮后,将有力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有望成为国际金融的“稳定器”。
“北大央企论坛”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环球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协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供战略支持。论坛邀请业界专家、知名学者、资深媒体人,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等多种形式剖析央企样本,深度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走向。
(责任编辑:中国企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