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联合抖音,举办了一场名为“从再现到在场——直播与社会创新”的论坛。论坛发布了首个聚焦直播与社会创新研究的《直播促进共享共创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直播以即时连接的特质,突破了空间与时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通过赋能个体、社会、行业,激发广泛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共享共创。多位学者围绕《报告》和直播发展趋势、对社会创新促进作用进行了研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认为,直播是物理空间和身体在线的组合,消解了此在和彼在的距离。这样的特性,使得直播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通俗化、时尚化、立体化,构建了传统文化体验的新场景。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
“直播打破了非遗、传统文化所存在的距离感、陌生感。”向勇表示,以抖音为代表,直播平台把非遗、传统文化在人们情感上、社交上、文化认同上的价值与其经济价值,做了更好的整合。
抖音为非遗传承带来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潘仕学,从2019年起,在抖音拍视频、做直播,向大众展示苗族银饰如何打磨成型。现在,潘仕学通过抖音收到了大量订单,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返回家乡向他拜师求艺。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抖音邀请数位文化名人走进直播间,传播非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代表性传承人姜昆,通过抖音直播为满族盘酱等非遗传统技艺制品带货。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导演兼制片人张纪中等通过抖音直播,讲述非遗历史,解析传统工艺,在线推广非遗产品。
未来,基于直播推广传统文化,到底有哪些方式?向勇提出,利用直播即时在线、互动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特点,平台应积极推动UGC内容共创,推动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提升主播素养,培养具备传统文化知识的主播;最后,平台应构建网络直播传统文化体验场景,通过抖音等直播平台,连接昆曲、民乐、书法等垂直领域的传统文化艺术,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边界。
(责任编辑:中国企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