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时间的把控者,并不需要按照常理来分成十二个星座。实际上简单来讲,就只有条理安排者、乱七八糟者和百无聊赖者三种。对于这些对象,传统的工具类软件死死瞄准第二类,试图把乱七八糟的时间表梳理出个条目来。
但在实际生活中,身边人的手机里,此类应用的使用率却并不喜人。可是当询问他们时间相关话题的时候,捶胸顿足者有之,一脸茫然者有之,胸有成竹者当然也有之。不过,有一点倒是能够达成统一,那就是没有人会逃避“时间”的话题。
听上去似乎离一个落得了地的产品思路有些距离,但正因如此,生活的痛点才变得更加痛彻心扉。虽然诉求看似不一致,有人需要安排焦头烂额的密集日程,有的人确实闲的想加一个“条目”也没得可加,但是说到底,这才都是“时间”概念的真谛。如何通过“时间”而非“日程”管理帮助繁忙的人安排,帮助空闲的人丰满,解决耗时的社交,再回头梳理那些流失的“时间”,正是“时间”的“全产业链”。
“加减时光”是由一个飞遍全世界,却只认识酒店房间的麦肯锡人想出来的点子。在日常的工作中,几十个会议满满当当的列满Outlook,休息时却总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域找不到附近可以参加的活动,只能在床上睡够24小时。日程管理工具头重脚轻的一塌糊涂,却并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加减时光”力图从以下功能点突破“时间全产业链”
为没时间的人安排事情,为有时间的人推荐活动对于日程繁多的用户来说,加减时光扁平化的清爽界面有机结合了“下一项日程”提醒、日视图首页流以及月视图。多源同步之后,繁多的日程同时在线,清晰的界面完美掌控繁多日程。
对于生活简单或一成不变的人来说,“加减时光”将智能推荐周边活动。基于地理位置的LBS定位功能,让用户的时间走向社区化维系的方向。根据使用者的日程安排情况、地理位置以及积累一定数据之后的兴趣爱好,“加减时光”还能智能推荐周边的各类活动,丰满空白的时间线,更是丰满用户的生活。
简单轻松发起邀约,一键转发送达邀请函结合自定义日程,“加减时光”分别引入个体社交的活动发起、邀请机制,群体社交的活动推荐、分享机制。个体社交邀请通过客户端、手机、邮件同时送达用户或非用户手中;群体社交邀请一键分享邀请函,清爽优雅的函件图片不用繁杂的打开链接,主题、时间、地点一目了然。
时间都去哪儿了?可视化统计完成产业链闭环“加减时光”根据类别统计个人日程的安排情况,以饼状图的方式呈现不同类别日程的比例,一目了然自己的时间都花费在哪里,平衡工作与生活,家庭与社交。根据活动参与人的情况,统计与其他人共度的时间长短,以柱状图的方式呈现。轻松了解自己的社交详情。
在工具类应用、效率类应用频频与冷却死而不僵的今天,单一的对象化开发和深度使用者的付费购买盈利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开发者思维的桎梏。在人们面对疯狂的投资者逼问“你的产品对象”是谁的时候,没有开发者还敢从“所有人”的角度出发想痛点。“加减时光”是为所有生活中有时间的人存在,它的盈利也绝不会通过付费购买获得。因为“时间”是不偏心任何人的充分条件,如果这都掌控手中,没有人会抗拒“加减时光”。
(责任编辑: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