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管理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故宫鼓励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拍照,让观众尽量多地带走文物信息。“只要不使用闪光灯,不使用三脚架和自拍杆,在故宫拍照都是允许的,而且博物馆本身也鼓励观众多拍照,这样可以把文物信息带走,带给自己的家人,带到朋友圈,对博物馆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播。”
鼓励游客将文物的简介、图片带到朋友圈,在当前网络科技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就是一种宣传推介古文物、传播古文化的创新手段,值得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物工作作出过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故宫方面如今明确提出鼓励在不伤害文物的前提下拍照,并欢迎游客把文物信息通过朋友圈扩散出去,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不妨以故宫博物院“鼓励拍照”为契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真正使博物馆成为沟通历史与现实、专家与民众的桥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为人类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历史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加大对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宣传力度,营造舆论,全民参与。宣传方式可以在传统电视媒体、公益广告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拍摄一些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相关的纪录片,也可以像最近热议的故宫博物院“鼓励拍照”方式,关注度高、受众面大,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把历史文物当作中华文明进行传承和发展,就是让中华民族发展的血脉世代相传,就是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就是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大步前行。(书/江边小盆)
(责任编辑: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