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公益组织建设,不断厚实志愿土壤、创新志愿活力、筑牢志愿保障,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和社会正能量,建立了全省最大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全省首个公益储蓄中心和全省首家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推动公益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截至1月22日,该市公益广场已入驻32家公益组织;公益储蓄中心已登记1682人,评选出1-3星级“公益达人”206人,年度公益服务200小时以上44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原始存款500万元,已为120个项目提供资金258万元。
一、厚实志愿土壤,建“全省最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一是建基地,“孵化”社会组织。该市于2015年9月,建立了全省最大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乐清公益广场,不断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同时出台《乐清市公益广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其主要功能、服务形式,并对入驻公益广场的社会组织规定了入驻条件、申请程序以及需履行的职责等,实行“进驻—孵化—评估—出壳”的工作模式,使公益广场的综合使用效益和培育、扶持、孵化社会组织形成良性循环。截至目前,该广场已入驻公益组织32家。
二是破瓶颈,“优化”登记制度。落实“四大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探索“一业一会”、实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年均增长达到12%以上,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市共有登记社会组织904个,其中社会团体37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23个,基金会3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900多个。
二、创新志愿活力,建“全省首个”储蓄中心
一是设置机构,记录时间“足迹”。该市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全省首个公益储蓄中心——“乐清市公益储蓄中心”,并出台《乐清市公益储蓄中心管理办法》,明确机构设置、规范工作流程。实行分级管理,建立市“公益储蓄中心”和“社区公益储蓄所”两级机构;实行时间记录,建立志愿者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由公益储蓄中心给志愿者发放公益储蓄卡,将志愿者每次参加各类公益服务活动的时间,兑换成积分储存在个人公益储蓄卡上,储蓄中心根据积分评选年度星级达人,并进行相应的奖励。截至目前,已开设社区公益储蓄所2家;已评选1-3星级“公益达人”206人,年度公益服务200小时以上44人。
二是整合资源,印记联动“轨迹”。社区公益储蓄所通过整合社区内各类社会资源,采用公告、走访、微信等方式,广泛发动驻辖区单位、企业、其他爱心力量和居民群众参与,做好社区义工的宣传、招募和登记注册工作。储蓄所因无法满足“储户”需要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服务时,向市公益储蓄中心提出事由申请,由市公益储蓄中心协调,提供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和帮助。同时,该市民政部门对全市各公益储蓄机构、社会组织和义工(志愿者)的公益储蓄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全程印记联动“轨迹”。
三、筑牢志愿保障,建“全省首家”县级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
一是“首家”基金。强化保障措施,积极改革扶持体制,建立全省首家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首期注入500万元,资金来源包括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和社会捐赠等,通过开办扶持、以奖代补、项目专项扶持等方式,实现对公益志愿服务事业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截至目前,该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原始存款500万元,已为120个项目提供资金258万元。
二是“首次”试点。首次试点市级预算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促使公益志愿服务事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该市出台《本级预算单位财政性存款竞争存放办法》,规定市级预算单位超过300万元以上的各类公款要采取竞争性存放的管理模式。2016年8月,由该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开展首次试点,对其名下500多万存款进行招投标,共吸引了5家银行来竞标,最终由乐清农商银行中标。通过首次试点,该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获得了活期存款利率上浮30%、定期存款利率上浮50%的优惠利率。
(责任编辑: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