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前曾提出一个深刻的质疑:“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但其实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三波浪潮的深入融合,教育已经在走向自组织、社交化、个性化、可视化的4.0时代。
从去年就刷屏朋友圈的网红教育产品iEnglish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即是由托普朗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将研究成果转化而来的赋能教育4.0的产品。
iEnglish官方介绍称,该系统遵循语言学习本质规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类母语环境中轻松学习英语,学习效率数倍于传统英语学习方法,三年时间掌握英语,让学英语像学说话一样自然简单。该系统不仅获得众多权威教育部门、各类学校的认可,其效果更得到了数十万学生的广泛印证。
不过,也有人对iEnglish的分级测评、智能推送等功能存有疑惑。笔者经过入手后长达半年的亲测,通过深度的体验和分析,梳理以下几点,希望有助于大家读懂iEnglish的分级系统及智能推送逻辑,厘清iEnglish的“神奇”或者说“魔性”。
iEnglish究竟是什么?
简单点说,iEnglish就是以独立PAD为硬件载体,内置了书籍、视频、音频等诸多英文原版素材等功能模块的学习产品,与绘本、阅读器或者在线图书的不同点在于,系统通过0-150级的精细分级,依据用户的能力水平,将内容智能推送,用户通过阅读升级获取个性化的内容,无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分级和智能推送,避免孩子只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导致学习偏差;同时,iEnglish听读的核心是可理解性输入输出。原则是每篇文章读懂80%即可,20%通过上下文猜词及语境来理解,在不影响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继续往下读,实在不理解的通过查词功能和整句翻译功能来协助实现,但不要走入翻译模式。语言是靠大量输入解决的,就像小孩刚学说话,很多说的不通顺发音也不标准,但没关系,继续浸泡在语言环境中,模仿跟读进行大量的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量的积累,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为什么iEnglish要按150级分级?
国外的分级阅读是针对英语为母语的孩子设计的,它的分级体系及每个级别的内容量偏少,不能满足非母语环境下孩子的阅读需求。
iEnglish 依据非母语国家孩子“二语习得”需求及不同年龄孩子的认知、心理发展等特点设定了150个级别。
级别的划分遵循“由易到难”,150个级别既对用户的英语能力做到了足够的细分,也确保了升级的平滑感,让新用户对应级别的时候能够匹配度更高,同时升级的时候做到无感自然。
以现行教材和学校教学为参照,20级之前相当于小学水平,20-60级相当于初中水平,60-90级相当于高中水平,90级以上相当于大学水平。级别划分应该以孩子能实现“理解”为基础,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掌握英语而不是升级。如果不能理解文章大意,那即便升级也没有意义的。
iEnglish分级测评体验及建议
依据使用体验,iEnglish会为用户提供两次等级测评机会。
第一次是在刚开始使用时。这次测评可能出现不准确的情况,比如孩子首次使用可能误碰,也有一些家长会心急帮着去操作等等,这也很正常。
所以在首次测评后,累计听读时长超过60分钟后,iEnglish的系统会自动推送第二次测评,如果有课堂作业的情况下,做完课堂作业才会推送二次测评,按照提示进行评测。
我的建议是,在测评时,最好给孩子一个专注和安静的环境,家长也不要去帮忙,争取让测评更加真实反映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两次测评获得相应的级别后,此后都需要积累够240分钟的原版书籍通读时长以及一定量的词汇积累才能进行升级,如果当前等级阅读难度过大,可以手动降低学习等级。
iEnglish智能推送系统
级别的划分是核心基础,不同于可以选择性阅读,iEnglish系统会依据用户在系统当中的学习行为,逐渐优化推送方案,向其推送更适合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过程中的重读率、发音不准的词句、阅读过程中有点击翻译的动作等等,这些行为都会被系统记录,相应的字词句也会在后面的阅读中反复出现。
所以,有些用户吐槽,两个孩子从同一个级别开始学习,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书目、晋级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这正是系统智能推送千人千面、个性化的地方。
另外,每一个级别的书目都考虑了这个级别必须掌握的常用词汇、短语、搭配及语法现象的复现率、重复度。以便让学生通过单词、语法在不同场景的自然重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词和语法,这也是母语式自然习得语言的核心要素。
了解“二语习得” 让你更懂iEnglish
二语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重要语言学习理论,包括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关于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所以,“二语习得”应该是iEnglish的基础支撑理论,因为iEnglish强调的就是类母语环境中可理解的大量输入输出练习。所谓“可理解性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是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克拉申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 i+1。这里的 1 就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语言材料太难,语言习得就没有意义。
所以,iEnglish在分级推送内容上,强调了80%的可理解性。了解了“二语习得理论”和本人的梳理分析,相信一定对你理解iEnglish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