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冠童幼儿园使用发霉大米的事件引起人们热议。让人担忧的是,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个案且开始呈现多发态势,此前媒体也多次曝光多地幼儿园使用发霉大米、过期牛奶、面包甚至长了虫子的麦片,而这些本该处理掉的过期食品在加工后堂而皇之地上了小朋友的餐桌。
其实,我国对于食品安全与采购有着明确的标准,对于幼儿园的审查和监督也有着相应条款。但近年来,由于执法监管人员少,要承担园区各方面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整个监管辖区的工作量确实很大,加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专项整治工作难度大,从不同层面和层次上说,监督力量太单薄,不能够对辖区内学校食堂实现监管全覆盖,工作存在漏洞。发霉大米,监管部门确实有责,但关键原因不在于此。
杜绝发霉大米,监管确实能发挥一些作用,但落实好学校的主体责任才是关键,转变办园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才是根本。监管部门更多的是应对办园人社会信用、从业经历等多方面的审查,严守资质审查标准,把好托幼行业的准入关。让幼儿园方履行好主体责任,对园区食品安全履行好第一责任。保障幼儿用餐安全,应依据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要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等幼儿园进行约谈。通报违法违规事实及其行为的严重性,剖析发生违法违规的原因,告知整改的内容和期限,督促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等。凡被约谈的幼儿园,将被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其约谈记录载入被约谈单位诚信档案,作为不良记录。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幼儿园,应依法从重处罚,直至吊销许可证,并向社会通报。
幼儿园本是小朋友之间相互接触,培养动手和社交能力的“第一学堂”,保证他们的人身健康是最基础的要求。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规定,可操作性很强,如果严格按照标准做,上述问题是可以避免的。与此同时,除制度建设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幼儿园自身遵守法规条文的自觉性,要把已建立的机制转变成为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履行好主体责任,树立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对于违规者,一经发现就要严惩重处,这样发霉大米将不再出现。(著/璐边小胖)
(责任编辑:中国企业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