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聚焦北斗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等国家重点支持内容,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赛道进入高速扩容期,未来市场走向受投资者瞩目。
10月26日,高精度卫星定位装备领域龙头企业之一的中海达发布2022年度三季报,公告称,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约8.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6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中海达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5亿元,同比涨幅约62.63%。其主要原因为近期以来,中海达重视内部管控,加强经营现金流控制,经营活动现金流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同时,中海达通过推进内部管理改革和资源整合优化,加速布局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业务,增资用于实施“智能驾驶高精度定位软硬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更侧面验证了中海达紧跟国家战略,强化其在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赛道的领先位置,随着相关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中海达有望把握发展新增长的转折点。
把握市场与政策双重优势
当前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已达万亿级规模且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无人驾驶行业更获得政策加持,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智能汽车下一个五年发展战略格局,明确我国发展智能汽车的战略愿景和主要任务。到2025年,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将基本形成。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也为自动驾驶的应用落地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智能汽车行业空间已明牌,各路玩家加速入场,中海达20多年深耕高精定位市场的敏锐洞察,瞄准智能驾驶领域对高精度定位服务的发展需求,快速切入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赛道。
在资源优势的汇聚下,资料显示,中海达以北斗高精度定位和时空智能技术为基础,助力客户打造智能化解决方案,在智能驾驶车载高精度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长。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车载端软硬件产品覆盖小鹏汽车、上汽集团、长城汽车、一汽红旗等汽车制造企业以及智能驾驶方案商,获得成功定点的量产车型为13款,主要为国内重点主力OME主机厂和TIER 1客户。
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稳步长期发展动力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逐步成熟,以及高精度卫星导航系统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市场正迎来高速发展的良机。而此前,中海达曾宣布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将近1.6亿元募集资金集中投入全资子公司海达星宇,进一步开展实施“智能驾驶高精度定位软硬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再次表明了其对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领域的信心与未来发展方向。
据了解,通过优化完善汽车电子供应链体系,中海达完成了车规级产品产线的智能制造扩产升级和IMU生产标定基地的建设,实现了车规生产基地硬件产能规模达百万级年产标准,进一步打开了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业务的市场空间。
从三季度的动作不难看出,中海达正不断推进内部管理改革和资源整合优化,并通过抓住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的新机遇,来把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而以积淀许久的自研技术推动我国智能驾驶行业的硬件迭代升级,或许也将助力其自身在新一轮行业变革中稳步向前。
(责任编辑:叶子)